教學內容與課程論
廣義的課程:指學校為學習者所提供的一切教育內容及其進程安排的總和。
狹義的課程:指專門某一門教學的科目。
課程論:對課程體系和內容、結構及其安排的規律的研究
影響最大的課程論:
學科課程論 這是一種以學科的知識體系為中心的課程理論,強調以各門學科知識固有的邏輯體系來組織課程。缺點是對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興趣、需要及接受能力考慮不多。(希臘的夸美紐斯和德國的赫爾巴特代表)
活動課程論 這是一種以經驗為中心的課程理論,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識,課程的安排應與生活經驗的發展順序相一致。缺點是對學科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和邏輯順序主義不夠,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,代表人物是杜威。
現在的課程結構一般既有學科知識課程,也有如見習、實習、社會實踐等活動課程。
教學方法
教學方法:指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方法。
影響教學方法的因素:A教學理論以及學習理論的發展 B教學手段不斷地改進C課程的改革
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:A啟發式B多種教學法結合
主要教學方法: A以語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B以觀察為主的教學方法
C以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D以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
本資料來源勤思考研論壇網友分享,選自完整資料中的一部分,并非勤思考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輔導班講義。
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考研,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,資料包括心理學、教育學、漢碩等專業,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,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資料。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發放,如果沒有解決,大家可以到“勤思考研自習室”微信公眾號投訴。